话说因为和任威勇大战一场,不仅没能一下子解决问题,反而令义庄丢了传承道书,甚至连累了帮忙的三华,出师以来顺风顺水的九叔表示接受不了。三华也因为愧疚要不是他想让九叔帮忙捉鬼,九叔九会优先解决任威勇,当时僵尸尚未出棺,必然不会出什么意外,任发也不会被僵尸所害。

自责,略感乏力,恼羞成怒的两位道长决定先用那个毫无江湖道义,不敬鬼神的家伙找出来祭旗。

他们并没有认为窃贼是什么鬼怪,不说那人只偷了道书和一件纪念品神像后的东西本来就只是以纪念品的身份流传下来的,在九叔等先辈看来,它的价值不大,鬼怪肯定不是了,那一定是某个堕落的邪道人士。

九叔和三华为了师门传承,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弘扬爱与正义的理念,清理修道界中的败类,撒出大把的大洋,布置了一个看起来就非常高大上的法台之前已经试过了,一般的法台配合各种寻物寻人道法都没能成功,九叔和三华承认是他们小看了那个邪修,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布下最高级的法台。

金钱开道之下,一座占地甚广的法台终于修了起来。不仅花光了义庄的积蓄,还有因为被尸毒威胁的阿威顶不住九叔是笑非笑的表情而强令保安队交出来的“医药费”,阿威为了不自己破财,公然宣传九叔的这个法台是为了对付恐怖的僵尸王的,发动全镇的人有力出力,无力交钱,都是为了大家之类又丰收了一笔。当时看到乡佬们亲自送人带钱过来时,阿威在手臂的伤、份量很足的捐款和九叔之间转了好几圈,最后还是被求生欲战胜了,老实的继续在糯米上“跳舞”。

虽然没有人找,但是住在义庄避难的任婷婷却还是最大的金主不言不语中扩散的气场连阿威都不敢靠近,于是九叔在内疚和欣慰的纠结下只好道一句“婷婷长大了”……

道家有四大法坛

龙虎山正一玄坛

道教之成始自张天师,天师本名陵,后名道陵,东汉沛国丰邑人三四一五五年,张子房八世孙,受两汉谶纬思想的启示,倡黄老形名人阴阳五行,入江西龙虎山修道,作道书廿四篇,及灵宝经,为道教之开山祖。

列仙传:光武建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七岁信道德经。天文、地理、阿洛、图纬四书,皆极其妙。志在修炼,隐居北芒山,有白虎衔符置座旁。和帝时,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召不就。入蜀,爱蜀中渔山岭深秀,遂隐于鹤鸣山。

入嵩山石室,得黄帝九鼎丹书及太清丹经,同弟子王长、赵升逆流入龙虎山炼丹。丹成而龙虎现。

至阳平山修行,感太上老君于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亲授盟威经箓二十四品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玉印,修之千日,遂依告命战鬼于蜀。时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间:刘元达领鬼行杂病;张元伯行瘟病;赵公明行下痢;钟子季行疡肿;史文业行暴汗寒疟;范巨卿行酸痟;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皆五行不正殃祸之气。

八部鬼帅领鬼众居西蜀青城山巅,有鬼城鬼市,分形变化,混杂人间布行疫疹,人莫知之,人鬼合杂布利交易。真人于汉安二年一四三年七月一日,佩盟威秘箓往青城山战鬼,鬼众以兵刃石矢攻,不能害,持火千余炬以烧然不能进,语张真人曰:师自住峨嵋山,何来夺我居处师等速下山,须臾必杀师!真人回答之:汝等凶毒害众生,所以吾不便汝居此,当摈于西方不毛之地。八部鬼帅兵马各千万众攻之,真人以丹笔御之,鬼卒皆死,鬼王困卧,叩头如捣蒜求其残生,真人闻言久久不语,复以丹笔倒昼,鬼众皆苏,真人语其远逖勿复行病,妄有杀害,孰料鬼王不肯,欲分一半。真人不允,鬼众再攻,复丹笔一昼,鬼众悉死。

六大魔王仆地不起,叩头乞残生,真人不顾丹笔一拟,此山遂分为二。再与鬼众试法各破石、入火、入铁山、度木,而鬼不能入,始诚服。

战鬼帅之前,曾伏白虎神,破妖魅,降怪,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册封正一天师。汉水寿二年九月九日老天师年一百二十三岁,是日与夫人雍氏同王长、赵升二真人于蜀中云台山白日升天。

道教以黄帝为元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以创其神道信仰是为道教三祖。道教采世袭制,首传其子张衡以经箓授弟子,称正一教,正一教遂为符箓派之道派。

龙虎山正一玄坛,元时奉旨将三山符箓,诏均收归天师府,正一玄坛是称万法宗坛。至今仍之。

茅山上清法坛

茅山派的祖师为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县的东南芀。茅山本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得道成仙于此,因名是山曰茅山。在还末叙及三茅真君以前须先鈙其高祖茅蒙。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茅蒙,字初成,咸阳南关人,为盈之高祖。茅蒙是先秦以前的异人,曾师鬼谷子修道于华山西岳,受长生术,学神仙之方。按茅盈内纪中说道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蒙,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

据传茅蒙白日升天之时,先是在本邑内歌,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其玄孙为茅盈,帝若学之腊嘉平。此事曾使并吞六国,统一华夏的秦始皇大为动心,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改腊日嘉平,以希慕得仙,更是秦始皇有寻仙之志,求长生术之所本。

秦亡汉立,传至茅盈,清微仙谱叙述:茅盈,字叔申,少秉异操,志切于道。在十八岁那年就到桓山即北岳,亘于河北与山西两省修道。直到四十九岁始前往江南句曲山隐居,并师事西城王君得道。

当时,叔申的仲弟固和季弟衷都是朝廷中的官员,茅固官拜执金吾皇帝出行时,职主先导,以御非常的长官衷则为五官大夫,两人知晓叔申下落,皆弃官不作,寻兄到句曲山,抛栗尘俗与叔申修道。

茅叔申兄弟三人,创三清法坛,以符箓行天济世,为求困者化厄解难,扶危消灾,叔申、固、衷因称三茅君,开茅山道派,世称茅山道。句曲山有大茅峰,大茅峰内华阳洞,相传是三茅君得道处。得道成仙后太上老君拜叔申为司命真君,固为定禄真君,衷为保生真君。

元刘大彬作茅山志:凡三十三卷传世。今茅山道士称茅山派,奉三茅真君为祖师,不与天师道同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